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术论坛 >> 经编拉绒织物的工艺分析
     
  经编拉绒织物的工艺分析  
  点击次数:  发布日期:2012-09-12  
 

摘要:总结了各种经编绒类织物的特点,提出了判断经编拉绒织物的鉴定方法,介绍了拉绒类经编织物的编织工艺和原料的确定方法。针对工艺分析中组织结构和原料品种规格分析较难的情况,对拉绒类产品工艺特征进行了总结,其中重点提出了拉绒织物绒梳组织的分析方法以及用于推算绒梳组织的计算公式。

        经编拉绒织物是目前国内经编绒类面料市场上的一种主打面料。与其他绒类产品相比,它具有绒面细腻、柔软、不脱毛,织物结构紧密、稳定等特点,因此在外衣、毛毯、毛绒玩具等方面使用比较广泛。

        由于绒类产品表面覆盖有较长的绒毛,地组织不太容易看到,而且绒纱经拉绒后也较难判断其原料和垫纱情况,因此分析这类织物的工艺比较困难。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编拉绒类产品的分析方法,现介绍如下。

1 经编拉绒产品的判断

1.1 经编绒类织物种类及生产方法

        经编绒类产品有多种形成方式,它们在组织结构及外观上极为相似,正确判断是否为拉绒产品对于选择生产机型来说很重要。因此,对经编各种绒类产品的特点及形成方法作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判断产品的种类。

1.1.1 拉绒织物

        这类织物是特里科经编机的主打产品之一,多在机号为E28、E32的特里科经编机上生产.一般采用2~4把梳栉编织。通常绒纱安排在前梳上,做较长的针背横移。在后整理中,通过拉毛机针布把处于织物工艺反面表面的绒纱浮线拉起成圈或拉断形成绒面效应由于起绒时织物的纵向受到强拉伸,织物的横向缩率较大。常见的品种有圈绒、条绒、麂皮绒、金光绒等。

1.1.2 剪绒织物

        剪绒织物是一种通过剪绒机对经编毛圈织物进行剪绒而获得断纱绒面效应的绒面织物。

        进行剪绒的经编毛圈织物一般在机号为E24、E28的装有毛圈沉降片的特里科机器上生产,织物地组织通常由一把后梳形成,它与毛圈沉降片床做同方向、同针距的针背横移,绒纱梳栉的针背横移距离或横移方向与毛圈沉降片不同,因此绒纱会横跨在毛圈沉降片上,在沉降片的边缘上形成毛圈。这类剪绒织物中.绒纱主要为编链组织.地纱为两针经平或三针经缎组织.毛圈沉降片做一个针距的横移。

        也可对在经编毛巾机上或是一个针床使用片针的双针床毛圈经编机上编织的毛圈织物进行剪绒。另外,还可以利用弹性丝的收缩.使织物工艺反面具有较长延展线的绒纱起圈,然后剪绒,如弹力丝绒。

        与其他经编绒类织物相比,剪绒织物由于要剪除圈头,具有绒纱损耗较大的缺点.因此目前使用较少。

1.1.3 剖绒织物

        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生产的短绒、中长绒和长绒织物在经编绒类家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主要在机号为E22的机器上生产.它是用机前和机后的1-2把梳栉分别在前、后两个针床上编织分离的两片单面织物,然后再用中间的1~4把绒纱梳栉在前后两个针床上轮流成圈,把分离的两片单面织物连接起来.最后在剖幅机上将连接纱剖绒.形成绒高一致的毛绒织物。毛绒高度为1.5~30 mm,可通过调节两个脱圈板之间的距离来调节毛绒的高度。目前主要用作拉舍尔经编棉毯、腈纶毯、仿毛皮大衣面料、玩具绒和汽车坐椅面料、沙发布等。

1.1.4 磨绒、割绒织物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起绒方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起绒方法如:磨绒、割绒等。

        磨绒是指通过磨绒机磨辊上磨粒的作用把线圈的延展线磨断形成断纱绒面效应。

        割绒织物是专指一种在片针床中使用带圆形割刀的带槽片针的双针床毛圈经编机上编织形成的呈断纱绒面效应的绒面织物。

1.2 拉绒织物的鉴定

1.2.1 织物绒面含有未断开的绒纱

       主要表现为织物绒面的纱线突起,纤维散乱.绒纱没有断开或部分断开。这种织物肯定经过拉绒整理或是磨毛整理。磨绒和拉绒的主要区别在于磨绒织物表面有束状毛绒

1.2.2 织物绒面的绒纱全部断开

        这种织物可能是拉绒产品.也有可能是双剪绒或剖绒产品,可以从拉绒织物所具有的特点来判断:

a. 横密较大

        拉绒织物多在机号为E28、E32的机器上生产.与生产剪绒、剖绒织物的机器相比,机号较高,织物本身横密比较大。此外,织物在经起毛机拉绒后,横向收缩较大。一般都大于20%,多在40%左右,因此织物成品横密可以达到l4~l8纵行/era.而剪绒、剖绒织物横向收缩率都较小,横密一般小于13纵行/cm。

b. 绒毛长短不一

        拉绒织物的绒纱是延展线被拉断而形成的。拉毛过程中,纱线断裂点是随机的,因此拉绒后形成的绒毛长短不一,比较散乱,经剪毛后。仍存在长短不齐的现象,而剪绒织物和剖绒织物绒面整齐、直立,沿横向折叠织物,绒毛分开,可见织物底纹。

        此外,在拉绒织物的拉断过程中,绒纱纤维的直径逐渐变小直至断裂,而剪绒织物和剖绒织物的绒纱是被剪断或割断的,因此在相同原料的情况下,拉绒织物的绒面手感更为柔软

2 编织工艺的确定

2.1 梳栉数的判断

        拉绒织物一般采用1把绒梳和1~2把地梳编织。根据底布上纱线的走纱情况来判断地梳数,如果底布较厚实.工艺正面的线圈纵行较直时,一般采用了两把地梳。绒梳数可根据绒面的情况来判断。一些花式品种会配置1~2把带有空穿的梳栉来形成凹凸绒面效应,在此暂且将之称为花梳。

2.2 组织结构的确定

2.2.1 常见组织结构

        拉绒产品种类繁多.常见的拉绒产品组织为:前梳作为绒梳。采用的组织针背横移针数为三针以上,一般根据绒高要求或花型要求配置延展线的长短:第二把梳栉作为地梳。采用与前梳同向垫纱的两针经平,以利于起毛:如配备第三把梳.则通常采用与前面两把梳反向的经绒组织,用于加固地组织。对于有着凹凸绒面效应的织物而言,花梳一般放置在绒梳前面,局部采用编链组织。绒梳的长延展线受到编链延展线的束缚而不能拉起,便形成了所需要的绒面凹陷效果。也有如金光绒组织,第一、三把为地梳,绒梳配置在第二把梳上,巧妙之处在于绒梳采用了与前梳经绒组织同向的四针衬纬。从而能够对衬纬纱进行拉绒。

        拉绒织物的地梳绝大多数为满穿。绒梳也以满穿为主,花梳则可通过穿纱数和空穿数的配合来控制绒面凹凸的宽度

2.2.2 绒梳组织分析

       对于绒纱未断或未全部断的拉绒织物,通常可在显微镜下用针在工艺反面将未断的延展线挑起,观察其跨过的针距数和走向。如绒梳前面还配置了其他的梳栉,可将压在绒梳延展线上的其他梳栉延展线剪断,以方便分析绒梳延展线的长度。如果绒纱全部断掉,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考虑:

a. 花色绒织物

        对于花色绒织物。绒梳主要通过色纱排列、针背横移针数及横移方向的变化来形成布面的色彩花纹效果。分析这类织物的绒梳组织时,可从工艺正面色纱线圈排列的规律来描绘出绒纱的走纱轨迹。先从某个横列起判断绒纱的穿经规律,然后在以后的横列中根据穿经规律找到穿经循环的起始位置,依次连接这些起始点,即可得出绒纱的垫纱组织。需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绒面的平整,绒梳组织中延展线的长度不宜太小、所以一个横列与下一个横列的穿经循环起始点之间应保证相隔三个针距以上。

b. 素色绒织物

        对于素色绒织物,单从布面无法判断出绒梳针背横移的长度。可以先用尺量出绒毛的高度(工厂常称为毛高,以毫米计),根据原先生产的毛绒高度和延展线长度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绒梳组织。在这里介绍一种通过计算来判断延展线长度的方法绒梳较长的延展线拉断后形成的毛绒织物,其主体毛绒高度近似等于绒梳延展线长度的一半。因此可借助以下公式估算:

X=Lx2/(25.4/E)=Lx2xE/25.4(1)

式中:X为绒梳针背横移的针距数;L为绒毛长度,mm;2为延展线长度近似等于绒毛高度的2倍:E为机号。例:绒毛高度为3 mm.在E28机器上生产.则X=Lx2x 25.4=3×2×28/25.4=7绒梳针背横移的针数Y=X+1=8.因此绒梳组织为1-0/7—8//。一般这类织物起毛后还要剪绒以使绒面较为平整,因此根据绒面的平整度可适当增加延展线的长度,平整度越好.起绒织物剪毛损耗就越大,可考虑针背横移增加一个针距。在设计织物时,也可以利用式(1)来推算成品织物的毛高。

2.2.3 地梳组织分析

       对于地组织较简单的织物,一般可用针将工艺反面的毛绒沿线圈横列上下分开,露出地组织的延展线.观察地梳的延展线走向。对于组织较复杂的织物,也可将绒毛烧掉或剪短,露出地梳的延展线,再进行判断。

2.2.4 花梳组织分析

        花梳一般配置在绒梳的前面,延展线较短,在拉毛时没有受到破坏.因此延展线保存完好,根据延展线的走向和长度,可以分析出花梳的垫纱组织。

3 原料的确定

3.1 原料种类

        目前.经编拉绒织物所使用的原料以涤纶为主,辅以复合纤维如海岛丝、涤锦复合丝及其他一些纤维。判断纤维种类,可通过燃烧法、溶解法、着色法等鉴别纤维的方法或综合这些方法来判断,具体可参考文献[3]。

        如果织物绒面手感特别柔软,且绒纱中的单丝非常多且很细,则证明采用了微细纤维或超细纤维;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有粘连在一起的现象,则为海岛丝或涤锦复合丝。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使用到阳离子可染涤纶,它是一种改性涤纶,可在常温下染色。阳离子可染涤纶的上染率大.会比普通涤纶染的颜色深,利用这一点,绒梳采用普通涤纶与阳离子可染涤纶配合.在染色后会得到深浅双色毛绒效应。

3.2 原料规格

        原料的粗细和孔数影响着织物的手感和风格。拉绒织物中,绒梳的原料是绒面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绒纱的分析应特别小心。绒纱较多使用83dtex的涤纶丝,亦有使用较细的76dtex、55dtex或较粗的111dtex和167dtex的涤纶丝:地梳一般采用83dtex、76dtex或55dtex的涤纶。通常通过经验或与已知细度的纱线比较来得出纱线的细度,纱线的孔数可以在放大镜下面数出。

        一般而言,绒纱的孔数和粗细较难确定.需要凭借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为了得到丰满、柔软的绒面手感,当前绒纱有采用微细或超细纤维的趋向。纱线孔数多,单丝很细时,数出的纱线孔数容易产生误差,实践中常常取跟所得数据相接近的常规孔数。纱线细度可以借助织物克重的计算来验证,如果计算出来的织物克重跟实测克重误差率比较小时(实际操作时.还需要考虑织物后整理的损耗).可以认为原料粗细基本正确,否则必须更换原料的粗细。

        拉绒织物的原料主要使用涤纶全牵伸丝(FDY)或低弹丝(DTY)。全牵伸丝表面光滑、无卷曲,低弹丝有卷曲。如果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丝束缠结点,则为网络丝。

 
  上一篇: 多轴向经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 少梳栉特里科经编产品花型设计与工艺  





 
Copyright © 2011 现代针织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使用须知 | 苏ICP备00000000号
主办:江南大学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510-85912115 邮箱:jiang@526.cn